李克强的时间去哪儿了 总理一年施政路

2019-07-27来源:lgj围观:60次

    2014年两会即将召开,在社会对改革的热望中,李克强和他领导的新一届国务院走过了第一年的工作历程。

    南方周末在两会前梳理新一届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一年的工作,告诉读者他们一年在忙什么,去了哪些地方,在哪些领域推动改革,在内政外交方面有哪些进展,勾勒出新政府一年的施政图谱。

    在这一专题中,我们还尝试制作了一份“李克强大数据”和“总理们调研图”,用图表形式呈现这一年的重要数据和关键政策,以及几位总理副总理这一年的足迹所向。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题看,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”是新政府推进改革的主要抓手。

南方周末记者从官方新闻中发现,李克强这一年去过的企业是民营或者外资企业,未出现在国企。

    2014年两会将于3月上旬召开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首次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做政府工作报告。

    一年前,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之初,曾在记者会上庄重承诺:“行大道、民为本、利天下”,“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,政府就要过紧日子”,“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”。他还提出“约法三章”,“本届政府任期内,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;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;三是公费接待、公费出国、公费购车只减不增。对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,一级做给一级看”。

    一年过去,新一届政府做了哪些工作,在哪些领域着力推动改革,他们处理了哪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,内政外交方面又有何建树?南方周末记者通过搜集分析官方媒体报道,梳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年来的工作情况,试图勾勒出一幅新政府的施政图。

       改革抓手: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”

    作为国务院最高领导人,由李克强召集主持,副总理、国务委员和秘书长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议事形式。会上,中央政府既会设置改革议程,同时也应对经济、政治和社会各领域的挑战。

    根据《国务院工作规则》,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。实际上,由于突发事件、总理出访、赴基层调研等活动的影响,会议可灵活安排。据中国政府网显示,2013年新一届政府共召开3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;2014年截至2月22日,共召开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。总数是38次,平均每月3.5次。

    新政府履职头半年时间内,也即2013年3月18日至9月18日期间,国务院总共召开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,每月召开接近4次。其中三次会议应对突发事件,如四川芦山县地震和吉林大火;四次会议专门应对当时热点问题,如防汛抗旱、禽流感、光伏产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。

  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题看,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”是新政府推进改革的主要抓手。

   2013年3月18日,全国两会闭幕后第二天,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,主题就是“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,重点是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”。会议研究确定实施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》的任务分工,将方案内容分解细化为72项任务,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。

   《国务院工作规则》规定,国务院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,要减少数量,控制规模,严格审批。一年来,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性工作会议只有三次,其中一次是2013年5月13日,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,主题就是“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”。

   从实际情况看,国务院把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”视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。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,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1700余项。李克强承诺,本届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/3,即567项。2013年,新一届政府总共三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,共计221项;2014年2月15日,国务院又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。本届政府开局之年就已完成了50%的任务。

   另一个全国性会议是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,分别在2013年3月和2014年2月举行。颇为引人注目的是,这两次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都有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,凸显中央对该会议的重视。

   过去一年,李克强还主持召开了两次国务院全体会议,第一次会议在新政府履职后一周内举行,会上宣布了国务院领导分工,部署了政府工作;第二次会议在2014年1月举行,会上讨论政府工作报告,并决定将《政府工作报告(征求意见稿)》发往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中央有关单位征求意见。

       处理12起突发事件

   李克强在日常工作中,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类公共安全事件。履职总理一年间,李克强处理的全国公共安全事件共有12起。其中地震占据4起,其他涉及山体滑坡、洪涝灾害、“雪龙号”科考船遇阻、禽流感疫情、重大火灾、渔船遇险等事项。

   2013年4月20日,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.0级地震,李克强在半天内赶赴震区,并在飞机上召开紧急会议,部署救灾工作。除这一次外,其他11次事件发生时,李克强均以批示的形式指导救灾。例如黑龙江流域的洪涝灾害,以及甘肃的6.6级地震,李克强都是灾后一段时间后再赴灾区视察。

   从批示反应速度看,遇突发重大安全事故时,李克强都是当天立即回应。如2013年11月22日,青岛中石化黄淮输油管线发生闪爆后,李克强立即作出批示,要求全力搜救失踪受伤人员,深入排查控制危险源,防范次生事故。若遇到非突发灾难如暴雨时,李克强往往在三天内做出批示,如2013年7月全国多地持续遭受暴雨袭击,2013年8月辽宁省抚顺市部分区县遭遇强降雨袭击,李克强都在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后作出批示,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灾害防范及应对工作。

   通过分析12次公共安全事件处置案例,南方周末记者发现,本届政府更重视大灾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。2013年4月,李克强从四川芦山县震区现场返回北京后,先后参加了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,主题都是讨论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。此外,2013年4月28日,李克强特意前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与芦山县疫控中心工作站进行视频连线。他对参与救灾的工作人员强调,“所谓‘大灾之后有大疫’,决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
       10次赴基层考察调研

   李克强一年中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赴基层调研考察。从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,李克强总共进行了10次考察,足迹遍及10个省、自治区和直辖市。

   李克强的考察重点主要包括:农业、西部铁路、扶贫、城镇化、小微企业、转变政府职能、环保(新能源,空气)等几项。考察目的主要有三个:一是检查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,特别在对一些政府部门考察时,李克强主要询问政策落实情况。

   他另一个考察目的是实地调研收集意见,为新政策出台做准备。比如2013年3月底,李克强就任总理后第一次离京赴江苏、上海考察。他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,建一个自由贸易区试验区。三个月后,2013年7月3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《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》。

   另一个案例是2013年6月7日,李克强在河北考察了光伏企业和邯郸空气监测站。一周后,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就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和研究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   此外,李克强的调研还有鼓舞基层士气,宣传中央政策,保证上下同心努力的目的。2013年6月,李克强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时,对围拢来的同学们说,国家实施了就业促进计划,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,学校会一直保持联系,进行就业帮扶,不会让你们成为断线的“风筝”。

   对一个省进行考察调研时,李克强通常会去两个地级市,三类地点每次都会涉及:第一,与农民、市民直接交流的地点,比如2013年李克强去过广西南宁冲陶村、河北邯郸县裴堡东村等。2014年春节前,李克强赴陕西考察时,专程去了云盖寺镇花园小区、安康救助站、旬阳县金坡村、小河镇集市四个基层民众考察点。第二,与企业主、个体户直接交流的地点。南方周末记者发现,李克强去过的企业都是民营或者外资企业,没有一个国企。过去10次考察中,他至少有两次直接面对小微企业主交谈。第三,考察政府实验项目区或基层事业单位,如津京互联创业中心、兰州大学就业促进中心、黑龙江国家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等。

   从考察时间看,李克强赴具体职能部门调研都是一天之内结束,如在北京考察审计署和疾控中心。赴地方省市考察时,李克强通常是三天时间。一般来看,在地方考察的三天时间里,前两天李克强会到基层视察,最后留出半天开会。2013年,李克强在对中国五个地区进行考察后,都分别召开了区域省市领导人座谈会。

   这五次座谈会的侧重点各有不同,比如李克强在长三角、环渤海地区、中部地区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关键词都是转型。具体来看,李克强希望长三角区域在改革开放上大胆探索、先行先试,既走在率先发展的前列,又作出率先升级的表率;他希望环渤海地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,着力调整优化结构……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更大进展。

    西部地区座谈会的关键词是扶贫和开发。在兰州举行的座谈会上,李克强对甘肃、内蒙古、四川、云南、青海五省区主要负责人说:“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,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。”

   东北地区座谈会的关键词是改革和稳定。除了东三省领导人,福建、新疆、河南的主要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,李克强要求:“要以改革稳增长、促发展,以改革调结构、促升级,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。”

   值得关注的是,并非所有省份领导人都参加过区域座谈会。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后发现,浙江、海南、江西、山西、宁夏、西藏、重庆的负责人并未参与过去一年中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区域考察会议。

    除了倾听基层领导人针对经济工作的意见,李克强在北京还组织召开过四次座谈会。其中两次是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与,讨论经济形势并就经济工作听取意见,时间分别是2013年7月中旬和10月下旬。

   另外两次是例行性座谈会——在今年两会前,征求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。

      出国访问20天

   李克强这一年,外交领域也用力不少。他总共出访三次,正式访问过9个国家,分别是南亚的印度、巴基斯坦,中欧的瑞士、德国,东南亚文莱、泰国、越南,以及东欧的罗马尼亚和乌兹别克斯坦。李克强没有到访的是南北美洲、大洋洲和非洲。

   从时间上看,第一次出访欧亚四国时间最长,9天,第二次访问东南亚三国7天,第三次到访东欧两国4天。李克强全年累计出国访问20天。

   李克强第一次出国访问是就任总理两个月之后。2013年5月19日到27日,李克强首站访问印度,这也是李克强对单个国家访问历时最久的一个,达到4天。

  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,在这次对欧亚四国的访问过程中,李克强先后在印度、瑞士和德国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。唯独在访问巴基斯坦时,李克强接受了巴基斯坦媒体的联合书面采访;访巴结束后,陪同访问的外交部长王毅更是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。

   李克强对上述九国中的三国访问时,都提及了铁路领域合作。2013年5月,李克强访问印度时,中印发表联合声明,表示双方同意加强铁路合作;2013年10月,李克强对泰国总理英拉说,中国高铁技术先进,安全可靠,成本具有竞争优势;2013年11月,李克强在与罗马尼亚总理会晤期间,决定在修建罗马尼亚高铁方面进行双边合作。

   除去20天出国访问,李克强与外方领导人的会晤更多发生在中国国内。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,截至2014年2月24日,李克强就任总理的11个多月内,在国内总共接见会见外宾106人次,平均每3天一次。

   2013年3月,他就任总理后的第一个月只接见过一个外宾,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。三个月之后,李克强再一次在北京会见了基辛格。2013年9月,是李克强接见外宾次数最多的一个月。这一个月中,李克强总共会见了38人次外宾。

   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,李克强除了主持国务院工作外,还参加了三十多场中共中央组织的其他重要活动。

   另外,李克强另外一些难以估量的时间还用于为外国媒体撰写文章,对各类地方事项作出批示,向重要学术会议或论坛致信,给外国领导人致电致信,参加去世老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等等。

   百忙之中,李克强也要给普通老百姓回信。2013年2月3日,李克强视察内蒙古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情况时,居民高俊平的小孙子光着屁股“闯进”央视《新闻联播》节目镜头,让“光腚娃”一炮而红。

    一年之后,高俊平给李克强写了一封信。2014年1月30日,李克强在大年三十这一天,给高俊平写了一封回信:“你的来信收到了,信中说北梁棚户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……真是从心底里为你和大伙感到高兴。”